|
【紫砂】陶瓷常识:高档的紫砂料是怎样炼成的 |
【zisha】2014-1-22发表: 陶瓷常识:高档的紫砂料是怎样炼成的 砂原料,必须从宜兴陶土说起。宜兴陶土的种类很多,通常分为甲泥、白泥和嫩泥三大类。提起时下走俏的紫砂壶,恐怕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砂料了,因为被那些影响健康的假紫砂壶或添加化学剂的紫砂壶吓怕了,患上 陶瓷常识:高档的紫砂料是怎样炼成的砂原料,必须从宜兴陶土说起。宜兴陶土的种类很多,通常分为甲泥、白泥和嫩泥三大类。 提起时下走俏的紫砂壶,恐怕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砂料了,因为被那些影响健康的假紫砂壶或添加化学剂的紫砂壶吓怕了,患上了“紫砂恐惧症”。其实,但凡有头有脸的紫砂工艺师都不会干这种缺德的勾当,因为紫砂毕竟不像新疆和田玉及珍贵宝石那样原材料稀缺,更算不上珍贵,那些负责任的紫砂工艺师自然没必要在原料上做手脚。 紫砂原料既不稀缺也不珍贵,但制备工艺却费时繁琐。为让部分紫砂消费者打消疑虑,我们下面就结合《中国民间艺术品市场及其案例研究:紫砂艺术研究》课题的相关研究,从最原始的紫砂泥开始,看看高档紫砂料是怎样“炼”成的。 原矿:可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 谈紫砂原料,必须从宜兴陶土说起。宜兴陶土的种类很多,通常分为甲泥、白泥和嫩泥三大类。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黏土,是深藏在地下的一种未经风化的页岩,也称“石骨”,主要分布于宜兴大潮山、兰山、南山、黄龙山等地。而紫砂泥就是夹杂于甲泥矿内、开采后再由人工精选的泥料,常被称为“泥中泥”,它是制作紫砂陶使用的主要原料,主要包括紫泥、红泥和绿泥。 紫泥:紫泥俗称“天青泥”、“红棕泥”、“底槽青泥”、“大红泥”,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,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处,在“甲泥”矿层之间,矿体形态呈薄层状、透镜状,岩石类型为粉砂质泥岩,含较多铁质。紫泥由于矿层分布不同,烧成温度范围较宽,但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℃左右。因此,紫泥具有合理的天然化学组成、矿物组成和工艺特性,其单一泥料通过加工炼制,即能制成各种紫砂陶器制品。以紫泥为主料,和其他紫砂陶土泥料相配合成,或和其他宜兴陶土泥料相配合成,工艺性能则变化不大,主要是改变了色相、颗粒与外表特征。 绿泥:绿泥俗称“本山绿泥”,原矿呈淡绿色,烧成后呈现梨皮色(米黄色),是紫泥矿层中的夹脂泥,数量非常少,通常只有在开采紫泥时才附带开采绿泥。绿泥有时被人们称为“团泥”、“段泥”,是由于绿泥和紫泥混杂共生,混合在一起,根据其中绿泥与紫泥的比例不同,烧成后颜色从米黄色(温度低)变至棕黄色(温度偏中),直至变为青铜色(温度偏高)。由于绿泥数量不多,同时大件绿泥产品不易烧制,因此绿泥仅用来制作小件产品,或作为化妆土粉饰在紫泥坯体表面,供装饰之用。 红泥:红泥有时称“小红泥”、“朱泥”、“石黄泥”。原矿呈黄色或黄绿色,烧成后成大红色、赤红色、朱红色、淡红色。红泥矿层位于嫩泥矿层底部,属“石黄泥”的原矿呈金黄色;属“朱泥”、“小红泥”的原矿则呈浅黄绿色,为致密块状,是一种以黏土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黄绿色粉砂质黏土岩。红泥因收缩率大、烧成温度偏低,因此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用作化妆土,或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之用。 特质: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 紫砂泥是宜兴得天独厚的一种原料,其合理的化学组成、矿物组成与颗粒组成,同时具备可塑性好、生坯强度高、干燥收缩小等工艺性能,为生产紫砂陶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。 紫砂泥的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、氧化铝、氧化铁、氧化钛、氧化钙、氧化镁、氧化钾、氧化钠等,而化学组成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泥料的工艺性能,包括可塑性、收缩性能、烧成温度、烧成后的颜色等,如fe2o3的含量不同,则成色不一:在正常烧成条件下,fe2o3含量≤0.8%,烧成后呈白色;含量为1.3%,烧成后呈灰色;含量为2.7%,烧成后呈淡黄色;含量为5.5%,烧成后呈淡红色;含量为8.5%,烧成后呈红色;含量为10.5%,烧成后呈深红色。 紫砂泥的性能除了与化学组成有关外,还与矿物组成有关。甲泥主要的矿物成分为水云母,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石、石英及母岩碎屑、铁质等,是黏土-石英-云母系共生的有色黏土,经焙烧生成残留石英、云母残片、莫来石晶相、赤铁矿等,形成了陶瓷原料难得的单矿烧结、双重气孔的物相结构。 另外,紫砂泥特殊的颗粒组成也决定了其性能。紫砂泥的颗粒组成是指泥料中含有不同大小颗粒的重量百分比含量。如果泥料的细颗粒多,则可塑性好,干燥强度也高,但收缩率相应增大。
(【zisha】更新:2014/1/22 0:51:47)
|